![]() 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包括热泵本体,所述热泵本体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与转动杆连接,且转动杆的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开设有滑槽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欧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框的左侧表面抵触有转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冷凝管与扇叶,通过扇叶转动将风抽送至热泵本体的固定框的内部,并通过与冷凝管充分的接触,对热泵本体的内部进行快速的降温,从而带到散热的效果,该装置通过设置有转刮杆与第一弹簧,通过第一弹簧自身的扩张力,将转刮杆始终与固定框的左侧表面接触,避免转刮杆磨损与固定框的表面存在缝隙。 公开号:CN214333100U 申请号:CN202022817113.4U 申请日:2020-11-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徐彦 申请人:Harbin Special Valve Manufacturing Co ltd; IPC主号:F25B30-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 [n0002] 热泵是一种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节能装置。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中去,但不能自发地沿相反方向进行。热泵的工作原理就是以逆循环方式迫使热量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的机械装置,它仅消耗少量的逆循环净功,就可以得到较大的供热量,可以有效地把难以应用的低品位热能利用起来达到节能目的,热泵在使用的过程中,机体的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流,导致机体的内部人量过高,影响热泵使用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来解决上述问题。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热泵在使用的过程中,机体的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流,导致机体的内部人量过高,影响热泵使用的效果的问题。 [n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包括热泵本体,所述热泵本体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与转动杆连接,且转动杆的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开设有滑槽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欧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框的左侧表面抵触有转刮杆,所述转刮杆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L杆,所述固定框的右侧套设有矩形框,且矩形框的内壁通过第二弹簧与夹持杆连接,所述矩形框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内部插设有螺杆,所述固定框的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冷凝管,所述固定框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扇叶。 [n0005] 优选的,所述L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插设在滑槽的内部,所述转动杆与L杆为滑动连接。 [n0006] 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内壁均匀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矩形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夹持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n0007] 优选的,所述夹持杆的右侧表面自左向右为倾斜面。 [n0008] 优选的,所述螺杆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螺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为矩形。 [n0009]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冷凝管为E形。 [n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1]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冷凝管与扇叶,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扇叶转动将风抽送至热泵本体的固定框的内部,并通过与冷凝管充分的接触,对热泵本体的内部进行快速的降温,从而带到散热的效果; [n0012] 该装置通过设置有转刮杆与第一弹簧,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自身的扩张力,将转刮杆始终与固定框的左侧表面接触,避免转刮杆磨损与固定框的表面存在缝隙。 [n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n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框和冷凝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18] 图中:1、热泵本体;2、电机;3、皮带轮;4、转动杆;5、刮杆;6、第一弹簧;7、L杆;8、固定框;9、矩形框;10、第二弹簧;11、夹持杆;12、支撑杆;13、螺杆;14、冷凝管;15、扇叶。 [n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包括热泵本体1,热泵本体1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框8,且固定框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3与转动杆4连接,且转动杆4的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开设有滑槽槽,滑槽的内部安装欧第一弹簧6,固定框8的左侧表面抵触有转刮杆5,转刮杆5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L杆7,固定框8的右侧套设有矩形框9,且矩形框9的内壁通过第二弹簧10与夹持杆11连接,矩形框9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2,且支撑杆12的内部插设有螺杆13,固定框8的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冷凝管14,固定框8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扇叶15; [n0021] 进一步的,L杆7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滑块插设在滑槽的内部,转动杆4与L杆7为滑动连接,通过第一弹簧6自身的扩张力,将转刮杆5始终与固定框8的左侧表面接触,避免转刮杆5磨损与固定框8的表面存在缝隙; [n0022] 进一步的,矩形框9的内壁均匀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的一端与矩形框9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0的另一端与夹持杆11的表面固定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弹簧10自身的弹力,便于将夹持杆11与热泵本体1的左侧表面抵触; [n0023] 进一步的,夹持杆11的右侧表面自左向右为倾斜面,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热泵本体1快速的插设在矩形框9内部; [n0024] 进一步的,螺杆13设置有两组,两组螺杆13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为矩形,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与热泵本体1的表面接触,增加抓合力; [n0025] 进一步的,冷凝管14设置有两组,两组冷凝管14为E形,通过E形设计,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降温效率; [n0026] 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附图1,将电机2通电,电机2的输出端转动带动转动杆4转动,转动杆4转动带动转刮杆5转动,对固定框8的左侧表面进行擦拭,避免固定框8堵塞,影响使用,转动杆4转动带动扇叶15转动,扇叶15转动带动将风抽送至热泵本体1的固定框8的内部,并通过与冷凝管14充分的接触,对热泵本体1的内部进行快速的降温,从而带到散热的效果,操作完成,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n002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包括热泵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本体(1)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框(8),且固定框(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3)与转动杆(4)连接,且转动杆(4)的左侧上下两端表面开设有滑槽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欧第一弹簧(6),所述固定框(8)的左侧表面抵触有转刮杆(5),所述转刮杆(5)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L杆(7),所述固定框(8)的右侧套设有矩形框(9),且矩形框(9)的内壁通过第二弹簧(10)与夹持杆(11)连接,所述矩形框(9)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2),且支撑杆(12)的内部插设有螺杆(13),所述固定框(8)的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冷凝管(14),所述固定框(8)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扇叶(15)。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L杆(7)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插设在滑槽的内部,所述转动杆(4)与L杆(7)为滑动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9)的内壁均匀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的一端与矩形框(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0)的另一端与夹持杆(11)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11)的右侧表面自左向右为倾斜面。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螺杆(13)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为矩形。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4)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冷凝管(14)为E形。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4612240U|2015-09-02|热泵型光伏光热复合装置 CN214333100U|2021-10-01|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 CN205921887U|2017-02-01|一种逆变器的冷却系统 CN201288351Y|2009-08-12|挖掘机液压油自动高效散热系统 CN209279754U|2019-08-20|一种新能源发生器冷却装置 CN110404913A|2019-11-05|一种节能绿色房屋建筑结构 CN208457983U|2019-02-01|蓄热式焚烧炉rto热能回用设备 CN207831710U|2018-09-07|太阳能光热发电与制热装置 CN207535303U|2018-06-26|一种fdm3d打印机热床冷却装置 CN102858138B|2016-01-13|温差式发动机强制风冷的散热装置 CN104307880A|2015-01-28|热轧机用节能式冷却机构 CN206206242U|2017-05-31|一种智能空压机节能装置 CN205401476U|2016-07-27|一种便于安装的轴承冷却装置 CN205811957U|2016-12-14|一种具有新型热吸收集热板的光电光热系统 CN109098981A|2018-12-28|一种船舶用节能风扇 CN208432144U|2019-01-25|一种石油化工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08486937U|2019-02-12|一种风冷与水冷结合的发动机箱体 CN212535911U|2021-02-12|一种冷却塔无电耗水能风机 CN1131356A|1996-09-18|液工质热环流式发电装置 CN214038730U|2021-08-24|一种计算机区块链服务器机房降温装置 CN211650744U|2020-10-09|一种便于吸热的空气能热水器 CN214122893U|2021-09-03|一种新型电脑用高密齿型材散热片 CN213322658U|2021-06-01|一种便于清洁的汽车散热器 CN213027133U|2021-04-20|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环保型充气柜 CN211878052U|2020-11-06|一种提高散热性能的交直流分压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817113.4U|CN214333100U|2020-11-30|2020-11-30|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CN202022817113.4U| CN214333100U|2020-11-30|2020-11-30|一种工业用具有机体散热机构的热泵|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